1935年回国后,他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创作了《救国军歌》《战歌》等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夜半歌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太平天国》《日出》《复活》《大雷雨》等谱曲。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同年10月到达武汉,不久参加了周恩来、郭沫若等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参与主持抗战音乐工作。他深入学校、农村、厂矿,向群众教唱抗日歌曲,举办抗战歌咏活动,对动员民众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期间,他创作了《保卫卢沟桥》《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著名抗日歌曲。
1938年底,冼星海到达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3月,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这部作品分为《黄河颂》《保卫黄河》等9个乐章,歌颂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画面,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形象。全曲气势磅礴,将时代精神、民族气魄与大众艺术形式紧密结合,成为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公演。5月11日,在庆祝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晚会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观看了由冼星海指挥演出的《黄河大合唱》后,连声称赞。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看过演出后,于7月8日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这部充满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音乐史诗,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投身民族解放的行列,奔向抗日的最前方,对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在延安期间,他还创作了《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作品,以及《三八妇女节歌》《打倒汪精卫》等大量歌曲。此外,他发表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等许多音乐论文,论述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等问题。1939年6月,冼星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5月,他受党中央派遣去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临行前,毛泽东于百忙中在家中请他吃饭,为他饯行。到苏联后不久,卫国战争爆发。他因战乱和交通阻隔而难以归国。其间,他以音乐为武器,写下了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中国狂想曲》,歌颂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表达对祖国的深切怀念。由于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致使肺病加重,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冼星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番禺博物馆暨冼星海纪念馆举办纪念冼星海诞生115周年活动
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15周年纪念日。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市民日常健康生活,弘扬星海精神,续写中哈友谊,由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非遗传承·健康生活”——番禺区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冼星海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在我馆的星海合唱广场举行,活动当天还采用了线上直播方式,开展非遗传承人线上带货活动。
为纪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续写中哈两国人民的友谊,我区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博斯坦德区签订了建立友好区交流合作备忘录,在我馆文博园筹建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友谊之路。籍着冼星海诞辰115周年纪念日之际,由广州美术学院曹崇恩教授亲自创作的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双人雕像正式揭幕。这是中哈友谊的又一见证,也是番禺人民对星海爱国主义精神的铭记。